Echo 16:Apple 演算法解密/Spotify 終於奪冠/四千萬鎂的 Podcast 騙局
今年七月開始,我們接觸了上百位的創作者,陪著大家解決各種在創作上遇到的問題,漸漸的也來到育成計畫的尾聲。
2021 年最後一期的 Podcast 新手村同樣邀請了知名的 Podcast 主持人: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潤男的ROOM、她說犯罪、聲動台北,以小組的方式手把手引導你「發想節目主題」、「錄製節目開頭」、「剪接音檔」、「上傳節目」,課程結束之後就可以擁有專屬自己的節目囉!課程結束之後還有 After Party 時光,讓你與創作者們和導師們交流分享心得。快來報名吧!
不只電影啦,Podcast 也能上 IMDb
當軟體在一個領域做得不錯,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往另一個領域伸出觸角,Podcast 評論也不例外。在有了 Podchaser 這個專屬 Podcast 的評論網後,知名的電影資料庫 IMDb 也開放創作者登錄自己的 Podcast(網站上其他媒體形式還包含:遊戲、廣告與 MV)。
你可以參考這篇教學登錄自己的節目,持續更新的節目需要選擇「Made for TV」底下的「TV-Series」分類,一次性的節目則是選擇「Made for Video」分類其實也顯示了 IMDb 這個舉動的嘗試性質:也許在夠多人用以前,他們不打算特別新增一個分類,說是這樣說,IMDb 仍然為今年 British Podcast Awards 的得獎作品專門規劃了一個策展。
我們好奇的問題:評論網站在 Podcast 這個媒介上是否能像電影一樣成為聽眾收聽時的重要參考,甚至某種程度上決定節目的藝術價值,又或者聽眾終究更習慣使用排行榜尋找節目?
Apple Podcast 到底怎麼進行計算?
一直以來創作者都有疑問:「Apple Podcast 數據到底計算哪些東西?」,秉持著實驗精神我們從其後台儀表板的結果,以及官方文件試圖回推它的計算公式(可能)包括哪些因素:
不重複播放裝置數(播放超過 0 秒才計算)
高參與度的聽眾數:單次作業中至少聽 20 分鐘 / 40% 節目長度
播放次數(同一個裝置針對單集播放幾次)
平均播放量(有效播放裝置聽眾都聽多久)
以上都是能在官方文件與後台找得到的素材,接下來是沒有被明白寫上,但經我們持續測試與觀察後摸索出的心得:會影響計算的還包括你是否為新開設節目、有沒有新的聽眾群/ 播放裝置點播,以及更新頻率等等 ...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創作者會疑惑為什麼節目上架後數據沒有及時更新?這一題在 Apple 網站上有明確說明:
「資料來自 HomePod 與執行 iOS 11、iTunes 12.7 (或以上版本) 的裝置。一天是指從凌晨 12:00 開始,到晚上 11:59 (UTC) 結束。資料最長可能會延遲 72 小時。」
也就是說,延遲是正常的大家不用太擔心。對於後續經營節目的策略,也可以試著拉長觀察期,畢竟 podcast 目前還是個需要時間醞釀的媒介! 🥸
Spotify 終於奪冠了... 嗎?
數據分析公司 eMarketer 於九月公布一份報告,並指出在今年底 Spotify 將超越 Apple Podcast 成為全球第一的收聽平台。
報告顯示出在 2021 年底時,Spotify 的用戶將會達到 2820 萬,而 Apple Podcast 則是 2800 萬,這個差異看似不大,但根據 Spotify 的成長速度,以及 Apple Podcast 長期的停滯,預計 2025 年會有 4360 萬人使用 Spotify 收聽,而 Apple Podcast 則停滯在 2910 萬左右。
今年 Apple 開始大動作更新 Podcast 的策略以及 App 的使用介面,讓不少創作者抱怨連連,這似乎也影響到許多用戶轉為使用 Spotify 作為主要的收聽平台。
不過 eMarketer 並沒有詳細說明「用戶」的定義,以及 Apple 的付費節目、額外單集並沒有被列入其中,所以實際情況還是有待商榷。
該報告也表示,目前大約有 40% 的美國人都有收聽 Podcast 的習慣,預計到 2024 年會成長到 45%,之後的成長將會逐漸趨緩。
聽說現在年輕人都使用 Spotify
你都用什麼平台收聽 Podcast 呢?國外知名 Hosting 平台 Transistor 發佈一則有趣的文章,探討為何 Z 世代(指 1990 年代末至 2010 年出生的人)偏好使用 Spotify 作為主要收聽平台以及會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作者的調查,Z 世代收聽 Podcast 的前三名分別是:Spotify (47%)、Apple Podcast (16%)、YouTube (10%)。
除了疫情的因素外,許多 Z 世代第一次接觸到 Podcast 是透過 TikTok、Instagram 等短影音的剪輯,並接觸到許多年輕且優秀的創作者,讓他們在迷惘的年紀裡找尋身分認同,亦或是逐漸建立自己對事物的觀點。
Spotify 作為全球音樂串流龍頭,許多使用者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偶爾會切換去收聽 Podcast,無形中 Podcast 便成為生活裡的必需品。
不過作者擔心,如果 Z 世代過於依賴 Spotify 作為主要收聽平台,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改變 Podcast 的生態系,一個平台的獨大將有可能限制 Podcaster 的創作自由(這點我們可以從 YouTube 生態中看見),或是聽眾的選擇也會受限,尤其近年 Spotify 積極製作、收購「獨家節目」,便可嗅到作者所擔心的狀況。
不只臺灣 Podcast 大爆炸,還有這些國家 🌎
一份 Statista 近期公佈的 podcast 收聽行為調查,針對 2020-2021 全球趨勢給出幾個好玩觀察:
臺灣榜上有名,在東亞持續累積出聽眾群(20%~)
Podcast 熱潮濫觴北美地區也穩定地累積聽眾(30%~)
瑞典、巴西與愛爾蘭的抽樣回饋中高達(40%~)表示有在聽節目 🥸
Ozy Media 資訊落差下的媒體騙局
Ozy Media 的醜聞是近期美國媒體業最大的新聞之一,由 Carlos Watson 擔任 CEO 的這家網路媒體公司旗下擁有 5 份電子報、12 個電視節目與 6 檔 Podcast。
去年冬天,高盛集團準備對 Ozy Media 進行一筆 4000 萬美元的投資,Ozy 宣傳他們和 YouTube 有非常良好的關係,他們在 YouTube 上許多影片都突破了百萬次觀看。一場視訊會議上,受邀前來的 YouTube 高管 Alex Piper 做出了十分動聽的證詞:包含讚揚 Ozy 在 YouTube 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 Watson 的卓越領導能力。聽起來有些奇怪的音色引起高盛團隊疑心,透過公開資訊找到 Piper 的助理求證後,他們才知道會議上的 Piper 是由 Ozy 的 COO Samir Rao 假冒的,一系列巨大謊言從此穿幫。
Ozy 的謊言之所以能成立,來自一個經典並且基於資訊落差的套路,他們購買了大量電子報的名單與 YouTube 流量,讓數字看起來特別漂亮,而 Podcast 因為數據不透明,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間。同樣問題在臺灣也有發生,創作者藉由這個特質,浮濫的廣告主或市場報價,導致獲益與實際價值的巨大落差,或許數據透明化,會是一個潛在的解法。
私房節目
《V VOICE》: 帶你聽見雜誌的聲音。 呼應 VERSE 每期雜誌的封面故事製作全新聲音內容。 與您探討更多故事,窺探編輯們所忙碌的幕後。
《隋聲聽》:兒童性侵害是個又深又廣的議題,尤其當中的犯案人,大部份是孩子本就熟識的人,這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止無盡。 許多的孩子,就只能默默背著秘密往前走啊走,走到長大成人了,還是繼續背著,繼續喘不過氣,並一面試圖讓自己在別人面前看起來美好、強壯、沒有瑕疵,就算內心早已筋疲力盡。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早陪孩子認識性侵害、明白身體自主權、並還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希望每個勇敢又脆弱的孩子,都能在愛與信任中展翅,飛往屬於自己寬廣的未來。
《八年級生》:兩個八年級女孩的工作、友情、感情觀 專屬這世代的玩鬧與煩惱~
《我們隨時可升天》:死亡,多少人排斥又恐懼的兩個字! 和死亡相遇之前,隨時保持沒遺憾是我們的宗旨! 面對這必經過程,我倆致力發展無畏死亡的招數!
節目小訣竅
好奇 Firstory 最近有什麼新功能?歡迎收看更新記錄。我們正在大力徵人,如果有認識任何人或是自己就適合我們的職缺,歡迎到這邊送出 CV!